到现在,在北京也已经生活了几十年,对北京方言还是多少了解一些了,说实话,有些感慨,现在要在北京城里听到地道的北京方言是个不容易的事情了,因为你没有多少机会见到真正的老北京人了,所谓北京的原住民,建国前的北京只有200多万人,而现在是2000多万人了,绝大部分人都是一轮轮的变迁中来到了北京,逐步定居了下来,那些老北京有不少人随着拆迁和腾退都已经到了五环之外,或者就猫在二环内的老胡同里的老人,也不怎么出门。
儿化音是北京人说话的特色,就是词尾“儿”字化,最能体现北京这个特色的地方就是在对北京地名读法上的“儿”字发音的运用。哪个地名要发“儿”字音哪个地名不能带出“儿”字音而只能读正音这里面可大有讲究,大有学问。过去的老北京城门“里九外七”共有十六座城门。
就在不久前,某短视频平台出现一些所谓的北京本地博主,操着一口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北京话,结果误导了一大批吃瓜群众。今天就给各位科普一下什么是北京话。首先要解释一下,普通话不等同于北京话,标准的普通话是河北滦平话,而北京话泛指老北京土话。
十年间,一辆自行车、一支镜头,他跑遍了北京城大小胡同,捕捉着那些文化记忆,讲述着老北京的故事。北京青年报记者跟导演方喆聊起他微电影里浓缩的故事,《中轴线上的非遗传承人》《中轴线上的爱情》《中轴线上的老字号》等作品,方喆用微电影的方式徐徐道来,别有一番悠长绵延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