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英国第五频道近期制作了一档真人秀节目——《Rich House Poor House》。节目的规则很简单,就是从英国最富有的10%人口中选出一个家庭,再从最贫穷的10%中选出一家人。
英国Joseph Rowntree基金会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由于受到没有保障和低薪工作的影响,英国贫困工薪家庭数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在去年成功就业的人群中,有2/3的人的工资水平低于国家最低生活工资水平。另外,政府削减福利也致贫困家庭和领救济人数激增。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人大多来自过去的自耕农、手工工人和工匠。在此之前,他们基本上过着田园生活,按照农业生产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业革命发生后,大规模圈地运动、大机器生产打破了农业社会的宁静,往昔的男耕女织生活难以为继,工人的生活开始发生很大改变。
一国之强大,在于勤勉更新,生生不息。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十分勤劳刻苦的,但是也有一些喜欢“摸鱼”的国家,习惯性地偷懒。前段时间,世卫组织为了鼓励各国人民提高锻炼身体、做运动的意识,特地做了一项调查:世界上最懒的国家排行。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的主人公,是个拼命学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贫穷石匠。自17世纪末我们所知的“古典学”学科出现以来,只有富裕的父母才能为他们十几岁的孩子购买全面掌握拉丁语和希腊语所需的闲暇和漫长课程。
美国《大西洋月刊》10月25日文章,原题:英国怎么成了西欧最穷国家之一过去几个月对英国来说很艰难,能源价格持续飙升,通胀率已突破两位数。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去世,任期最短的首相也已经辞职。在耸人听闻的头条新闻背后,是一个关于数十年经济失灵的更深层次的故事,为未来提供了借鉴。
早在公元10世纪,英国就出现了救助机构,但当时的救助机构往往功能简单,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社会发展,时间走到中世纪,英国开始面临一个所有封建社会共有的问题,那就是严重的阶级分化,并因此产生了一个特别的“穷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