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了他第一次生命,他从未想过,还有第二次。昨天(5月7日)出院的郑诚(化名)感慨。几天前的5月2日,他和妈妈都躺在了浙大一院的手术台上,妈妈的一只肾脏被移植到他体内,未来将以这样的方式延续郑诚的生命。郑诚是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第8000例肾移植受者。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俗语,仿佛在父母和子女的相处之中,付出较多的那一方总是父母。她在19岁时捐肾救父,不惧苦痛艰难带着父亲一起上学,用最纯美的爱和孝谱写出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现在14年过去了,那个捐肾救父带父上学的14岁女孩,现在怎么样了?曹于亚来自一个四川省广安市某个县城的一户普通家庭,是家里的老大,家里还有弟弟妹妹,父母为了养活家里,只能常年在外地打工,所以弟弟妹妹就只能曹于亚来照顾了。
让粟红欣喜的是,经过一个月的调养,做完肾脏移植手术的父母正日渐康复。似山如天的“牺牲”妻子为患尿毒症丈夫捐肾3月13日,粟红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天是爸爸妈妈33年结婚纪念日,愿您们平安健康”。
【编者按】崇尚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卧冰求鲤、尝粪忧心等孝举成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孝文化的精髓,永善孝女为挽救身患尿毒症的父亲而将右肾割于父亲的孝举,不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且也为当今年轻人树立了学习传统道德文化的榜样。
如皋新闻网讯 前一段时间,我们曾报道如皋男子捐肾救女的故事,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故事的主人公蒋国仁和女儿蒋小丽,在上海医院成功进行了换肾手术。 经过一个多月的疗养,上个星期,蒋国仁和蒋小丽从上海回到了如皋。近日,我们在白蒲老家中见到了蒋小丽一家人,母亲沈秀梅正在给家人准备晚饭。
泰安齐鲁网3月31日讯(肥城台记者马兴强、通讯员王明阳)有一种感情叫做患难与共,有一种感情叫做不抛弃不放弃。在肥城市高新区穆庄社区传颂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丈夫身患尿毒症,妻子挺身而出为夫捐肾,将丈夫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用爱为丈夫撑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