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手艺72】羊皮筏子讲述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筏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周德南光明日报记者张文攀采访整理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黄河沿岸古老的渡运工具。唐《太白阴经》记载:“浮囊,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紧缚其孔,缚于胁下,可以渡也。
“九曲黄河十八弯,羊皮筏子闯河关。”江山壮丽,我说黄河。我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筏子代表性传承人罗宏。我出生在兰州的金城关,汉武帝最早曾在这里设置金城津,是当时兰州四大渡口之一;我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爷爷训练我在黄河里游泳,让我也算摸清了黄河的脾气。
王光辉刘虎在他的《少年筏子客》里写道,黄河兰州段平日里看上去总像是一个悠闲的老者在云中漫步,淡定,慈祥,辽阔的胸襟似乎能承受世间的任何伤痛。黄河是母亲河,刘虎却给了它一个父亲的形象。这也没错,对于兰州这个城市而言,黄河如父母一样赋予它内在的骨血和灵魂,又给了它外在的灵性和灵气。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近日在山东济南开幕,我省8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省文旅厅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展示展演。其中,我市享誉国内外的兰州太平鼓、兰州羊皮筏子两项非遗项目在此次文化盛会中精彩亮相。
羊皮筏子承载了几十代人劳动、生活和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新华社记者王志摄新华社济南10月28日电 “最早时没桥没车,生活在黄河两岸的祖辈们都是用羊皮筏子渡人和运输货物。后来随着架桥、修路通车,羊皮筏子使用越来越少,但现在成了黄河旅游的网红体验项目。
参展观众对传统手工艺品爱不释手。本报记者王昕摄以非遗为媒,以会展交友。2023黄河非遗大展期间,来自陕西、河南、甘肃等省的非遗项目尽显魅力,实力“圈粉”,让参展观众流连忘返。俗话说:“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饮茶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去大漠,看星星黄河边,听故事CCTV-1今天18:00档《正大综艺》让我们一起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开启一段自由而热烈的旅程大漠风光尽收眼底探索星空的奥秘腾格里沙漠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迎水桥镇就坐落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端在这里,黄河与沙漠相
新华社太原10月20日电题:展现黄河风情 绽放时代芳华——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发展新观察新华社记者汤汤大河,涓流万户,孕育了民歌、戏曲、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延绵不绝的人间烟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记忆,呈现着黄河两岸独特的民俗风情。
“九曲黄河十八弯,筏子起身闯河关。羊皮筏子也作舟,一桨黄沙任我游。羊皮筏子,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黄河特有的风景和特殊的运输工具,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的学生田骁文在向游客讲解羊皮筏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