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恶劣,在这样的生命禁区里修建青藏铁路,本就是挑战极限。然而,14万筑路大军在此修路的4年间,连续高强度作业,却未发生一例因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等高原常见病而死亡的事故,则是一个更大的奇迹。
华声在线10月17日讯 “没有你们,我老母亲恐怕撑不过三个月。”10月16日中午,62岁的陈历家眼含热泪,将一面锦旗送至湖南省康复医院创伤骨科医护人员手中。其93岁高龄的母亲右侧股骨颈骨折,在该院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走,书写了不可思议的康复奇迹。
岳阳市中心医院“卓越术者”系列报道之四勇闯生命禁区 守护心脏健康——记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病区主任徐栋- 人物介绍 -徐栋,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病区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汉默斯密斯医院访问学者,先后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2001年4月,青藏铁路卫生保障措施评审会召开。医务工作者向建设者开展健康教育急性高原病人在高压氧舱接受治疗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进入新世纪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 李凌峰这里,安静得吓人,因为住进这里的患者大都是昏迷的;这里,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因为患者的生命中枢刚刚遭遇“挑战”;这里,又是一个会让人学会珍惜生命和感恩医护人员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一群白衣战士不眠不休的为患者保驾护航。
“手指按压开关的同时缓缓吸气,放轻松,把氧气吸上就好了。”孙中川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科克牙尔边境派出所卡拉苏口岸警务室警长,常年驻守在有“冰山之父”之称的慕士塔格峰西麓,守护着这里的平安。
尽管这个战场难度高、时间长、风险大,自2017年11月起,济医附院兖州院区与济医附院神经外科开展合作,特聘请济医附院神经外一科主任赵万巨为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神经外科名誉主任带领团队勇闯生命禁区,用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为当地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新华社西宁2月6日电 题:“生命禁区”的守护——可可西里巡山记新华社记者周盛盛、王金金、李占轶寒冬时节,他们跋涉千里、翻山越河,前往可可西里——在这片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的无人区巡山,他们在巡护什么?近30年、数百次巡山,他们常年饮冰卧雪、默默坚守。
央视网消息: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天文气象勘察工作者在一座无名山头上测定天文气象,将那座山头命名为“天文点(观测点)”。1959年5月边防部队在此设卡时,就将那座哨卡命名为“天文点哨卡”。2015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天文点边防连“团结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寒冬时节,他们跋涉千里、翻山越河,前往可可西里——在这片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的无人区巡山,他们在巡护什么?近30年、数百次巡山,他们常年饮冰卧雪、默默坚守。既要与盗猎分子赤手夺枪,又要面临狼、棕熊等野生动物的袭击,他们在坚守什么?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陆泽华 李良杰 娄底报道给娄底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序斌“画像”,他的同事和患者不谋而合:敬业、和善、热心、实在。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勾勒出一名医务工作者“坚守医者仁心、积极奉献担当”的形象。
史少辉,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消杀员史少辉是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一名消杀员,每天背着沉重的消杀喷雾器,穿着隔离衣,戴着护目镜、手套在隔离病区进行消杀工作,一顿忙活下来,浑身湿透、护目镜满是朦胧水气。对于他来说,这已是近期日常工作的常态。“地毯式”消杀不放过任何角落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