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维见赵云所说。 可能更多人熟知的是剧版的“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 有人说,姜维是蜀汉的浪漫。从来都没有见过汉昭烈帝,却为了诸葛亮口中的汉室,奉献一生。 起于“太守中诸葛亮之计矣!”末于“遂自刎而死。” 一如漂泊中的大汉,姜维的一生也是起伏的。
结尾蜀汉灭亡之际,正是有这样一群与天搏斗的“浪漫主义者”才让后三国时代也是异常的精彩,虽然蜀汉不乏有谯周这样子的人,可是在国家危亡的最后关头也有姜维、傅佥、刘谌等人以自己的方式守卫蜀汉,在他们身上可谓也尽显浪漫,和谯周等人比起来,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浪漫主义者”。
姜维本是魏国人士,蜀魏对阵,因被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了蜀汉。此时蜀汉以一隅偏安之地对抗坐拥中原大好河山的魏国,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已五去其四,只有老将赵云还在军前效力,而姜维初次出手便战平了老年赵云,可见其战力之高。
三国时期的蜀汉之所以会灭亡,我认为有以下两点,第一点是蜀汉的家底薄,和后期的宦官黄皓干政有关。综上所述,在三国里面,蜀汉的国力是最弱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一个弱国想去击败一个比他强大几倍的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白起在世,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撑,也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这是我认为蜀汉会灭亡的第一个原因。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它反映了诸葛亮对三国时代天下三分局势的预见和战略决策。但是,今天有人对《隆中对》提出质疑,认为诸葛亮犯了战略错误,并且把关羽的死归咎于诸葛亮,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隆中对》的一知半解,而把关羽的死归咎于诸葛亮纯属荒谬。
感恩报德,重情守义,固然是做人处事的好品质,但前提是要明世知势,如果不识时务,不明世理,那么,就算是以身相报,以命谢恩,终不过是一曲泣血的赞歌,一幕血书的悲剧,姜维如此,梁山好汉吴用、花荣报恩宋江魂断蓼儿洼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