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蛙(Ranadybowskii),又名哈士蟆、雪蛤等,属于蛙科林蛙属,是少数分布在高纬度、严寒条件下的蛙类之一。目前,全球蛙科共有34属504种,中国已知分布有20属125种,其中分布于高纬度地区(古北界)的蛙类仅有林蛙属、侧褶蛙属、粗皮蛙属和倭蛙属4属,共13种。
近期东北林蛙集中上市,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不少博主发布了以林蛙为主料的做菜视频,被不少网友称为“东北暗黑料理”,在评论中有网友表示林蛙是野生保护动物不应食用,对此中国科学院两栖爬行动物专家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东北林蛙已经实现了半人工养殖,国家近年来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可以食用,但对于捕捉野生、原生林蛙种群还是有严格规定。
国庆节期间,秋高气爽。走进位于辽阳市辽阳县下达河乡大西沟村的辽宁天成林蛙养殖基地,13栋林蛙养殖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蛙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还有一个月,林蛙就要出栏上市了,13栋大棚存栏260万只,收益可期,三年努力终于迎来大丰收!”养殖基地的主人邵大成兴奋地说。
在中国东北长白山林区有一种珍贵蛙种叫林蛙,由于其冬天在雪地下冬眠100多天,故又称“雪蛤”。长白山林蛙体态特征外形极像青蛙,但其背部为褐色,肚皮部位为浅黄或黄白色,俗称“黄肚皮儿”,林蛙头体和四肢较细长,行动敏捷,跳跃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