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年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改革完成之后,农村居民的基本土地权益已经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在2021年国家更明确指出将会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延长三十年,从而保障农村居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稳定不变,随着此项改革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为这样一类农村居民的土地权益可以更加稳定,农民也更有信心参与到农业改革发展之中,不过现阶段很多无地农民却开始愁了,原本在过几年就能够重新获得土地,可这样一来,土地重新分配承包也遥遥无期了!
我国现在破除了农村与城镇的户籍制度,统一为城乡居民称呼,但是事实上农民还是农民,市民还是市民,这一点上很难改变,这是由户籍所在地区制约的,谁户籍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就是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就会得到相应的权利,其中最大的权力就是耕地土地承包权。
随着我国对于农村的大力发展,现在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特别是在近几年,农村土地的价值越来越高,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毕竟现在的农村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种状态,那这就造成了很多已经去世的老人有地,而新生人口没有地的情况。
最近看到网上这个话题讨论得很激烈,老一辈农民的确已经老了 。他们有的已经60多岁,甚至80多岁的也有,可是他们很多人依然在奋斗的路上。这并不是说他们为了挣钱,而是他们一辈子的劳作习惯,一下子还改变不过来。
城市人鄙视农民?农民是国家的支柱,用汗水喂养亿万人,爱土地,乐生活,不要同情,要尊重。农民仇恨城市人?城市人是国家的动力,用智慧推动发展,爱城市,享挑战,不要敌视,要合作。这是城乡差距。差距不止经济,还有文化心理,差距阻碍全面发展,引发社会问题。要怎么办?要怎么缩小这个差距?
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上世纪的土地承包制度下,规定增人不增地,有些人家兄弟姐妹多,后代的分枝旺盛,平均到每个人的土地就少了,久而久之有些人就没有土地了,有些家庭是代代独苗,土地传了几代也没有变少,反而是有些去世的人还有分到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