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是科研团队耗时多年,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建造的一个巨型实验室。利用这个深埋地下的大科学装置,科学家们将捕捉探测宇宙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明天,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即将建成。中微子: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什么是中微子?
探索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及相互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之一,大科学装置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布局,江门中微子实验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同时也将深入研究大气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地球中微子、超新星中微子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位于广东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液体灌注今天(12月18日)启动。经过层层过滤的超纯水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内,这是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的最后一个关键节点。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 冷舒眉】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的建设进入收官阶段,11月20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这个位于广东江门的大科学装置建在地下700米,建成后将主要研究宇宙中的一种“幽灵粒子”——中微子。什么是中微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底部。本栏均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江门中微子实验液体灌注18日启动。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霭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18日启动液体灌注工作。
今天,随着最后一块光电倍增管模块安装完成,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计划明年正式运行。那么,探测器拥有什么样的造型和独特设计?研究中微子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价值?一文了解。探测中微子的“黄金瞳”如何工作?
来源:中国科学报 12月18日上午,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迎来了最后一个关键节点——液体灌注。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张泉、陈宇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12月18日启动液体灌注工作,这是江门中微子实验建成前的关键环节,灌注任务结束后,江门中微子实验将正式运行取数。江门中微子实验液体灌注启动现场。
11月20日,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中微子,作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不仅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物质粒子,还因质量极轻、运动速度接近光速,且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而极具神秘色彩。自1956年发现中微子以来,人类对中微子的探索与研究从未停止。
我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主体日前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将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同时开展多项重大前沿交叉研究。记者日前探访探测器主体建成后的江门中微子实验。11月22日拍摄的探测器。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题:捕获“幽灵粒子” 揭开江门中微子实验神秘面纱新华社记者张泉、陈宇轩我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主体日前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将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同时开展多项重大前沿交叉研究。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1月20日,位于地下700米的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有关中微子实验和幽灵粒子的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讨论。有网友称中微子就是“阿飘”,并开玩笑表示“鬼终于有高大上的名字了—中微子。”“在地下700米捕捉中微子相当于在地府抓鬼?
历时9年多,位于中国广东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于2024年11月20日全部建成,计划明年正式运行。消息一出,科技界对之高度关注。那么,让科学家“兴师动众”的中微子是什么神秘物质?为何要将中微子实验探测器的主体建在地下700米?通过它又可以开展哪些科学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