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崆峒养生平凉#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点,华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游牧民族多次迁徙中,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相融合同发展的美好家园。山大沟深,梁峁纵横,随口而哼的小曲,就成了人们诉说喜怒哀乐的娱乐方式。而这小曲慢慢流传下来变成华亭曲子戏。
“正月十五花灯放,叫上妹子观灯来,观罢一盏又一盏,花灯不一般……”6月10日,在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的平凉市展区,华亭曲子戏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演员们以优美的身段和动人的唱腔,把角色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标题:嘉峪关民间小调:千年传承唱新韵 文化瑰宝焕生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冰千百年来,嘉峪关人民在辛勤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小调。其表演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情趣以及流行于本地区的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景泰寺滩小曲子以中华孝道文化为根本,以甘肃农村生活为背景,唱词健康向上,以寺滩土味土气为特征,文字质朴纯真,表现直白大方。演唱曲调,以黄河上游文化为基调,以甘青回汉小调为起承,以寿鹿山雅致调为主旋律,以昌林山松林韵为曲风,旋律婉转昂扬,风格调独具民风。
北京城作为历史上几乎最热闹的一座城市,很长一段时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乱弹演员前来谋生,他们不仅擅长南北名曲,有的更兼工小曲。小曲古称为时令小调,时者时代、时兴、流行,调者歌也曲也。时调也就是流行歌曲的旧称。
新天水记者 黄虹 王雪梅“左手拿上拌拌笼哎咳哟,右手拿上割韭镰……”2月23日,星期四,这天的小曲社团结束后,秦安二小五年级学生周瑾萱就迫不及待地给家人唱起了小曲,表情、动作、唱腔有板有眼。每个周二、周四下午,学校的小曲社团会准时开唱,给孩子们教授秦安小曲的是非遗传承人蔡爱琴。
【非遗撷英】敦煌民歌马良宝敦煌民歌历史悠久。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中,所保存的俚曲小调,就是古代的敦煌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内容多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为主,语言朴实无华、言简意明,感情热烈真挚、亲切动人,唱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流传广泛。
中国甘肃网5月26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通讯员 周青峰 记者 哈丽娜 文/图)每周二、周四下午,天水秦安县二小的小曲社团会准时开唱,给孩子们教授秦安小曲的是秦安县非遗传承人蔡爱琴。8年来,蔡爱琴已义务授课800多个课时,培养演唱学生4000余人。
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一绣一只船,船上张着帆,里面的意思,情郎呀你去猜;华亭曲子戏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是戏剧的一种,源于宋、元,盛于明、清,尤以民国为最,鼎盛时期曲调达到100多个,千百年来在华亭民间乡村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