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关于个人现金存取的规定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该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记者卢亮 你是谁,你的钱从哪里来,要用到哪里去,或将经历“灵魂之问”了。按照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中国证监会三部门联合印发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将对单位和个人银行账户增加管控,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
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当我们到银行取超过5万元钱时,银行员工总是会问“取这么多钱干什么”。虽然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奇怪,但其实银行有其原因。如果你被问及这个问题,你应该如何回答呢?今天,让我们探索这个问题背后的深度含义,并向大家揭示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回答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来电信诈骗泛滥成灾,银行也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资金安全,为了防止公民被骗。所以现在很多人去银行存钱取钱时,都会被问及资金来源。特别是取款超过5万元以上,都要出示或说明用途。就这样很多网友纳闷了。我自己的钱我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问这问那,已经严重侵害到我们本身的隐私权。
前一段时间,因为存/取款超过5万元,全国各地银行要求顾客提供收入来源和取款用途,闹得沸沸扬扬。其实不光在中国,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地区都存在类似现金管制办法:美国法律要求美国的金融机构在接受1万美元及以上的现金交易的时候,会要求客户填写一张《现金交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