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司马懿在洛阳城外的洛水边起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保他全家平安。结果仅仅3个月后,司马懿就自食其言,灭了曹爽的三族,为司马懿担保的蒋济,也被活活气死。这件事的影响有多大?看看下面这些回答,你就会明白。01洛水在秦汉时期,地位崇高,和泰山齐名,甚至过之。
【前言】在中国古代,誓言可不是随口说说的玩笑话。它承载着一个人的信誉,甚至关乎一个朝代的兴衰。我们常说“一诺千金”,古人对誓言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违背誓言。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司马懿的“洛水之誓”。
他是三国时期的活化石,超长待机之王,前期当乌龟,后期变玄武,他就是三国乱世中的最后赢家司马懿。司马家建立晋朝,有人说因为不忠不义,只能说以孝治天下。然而,你知道洛水之誓对后世影响有多大吗?洛水之后,司马家的信誉一落千丈,几乎到了冰点。
誓言是以言相约,取得对方信任。古人重视誓言,谁违背了,下场凄惨。今人更重誓言,一个说话不讲信用的人,无论学习、生活、工作都无法取得社会认同,是极大违背人类共同体,社会价值观的。为世人所不齿。东汉光武帝刘秀,面对杀兄仇人,因一句誓言,一生不曾反悔。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由于《三国志》和《魏略》都未提到桓范的详细籍贯,导致我们只知道桓范是沛国人,具体是哪个县,并不清楚,所以桓范可能是龙亢县人,也可能不是。
一个70岁的老人,面对一个 “宗室+权臣”双重属性的壮年人,对条大河,发个毒誓,说自己保证留他一命。但是,这样的场景,却实实在在的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上演,身为曹魏宗室、大将军、手握重兵,且和皇帝曹芳同行“手握天子”的曹爽,竟然就这么随随便便就相信了古稀之年的“老贼”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