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也应该为这次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向妈妈申请去村口执勤,妈妈却告诉我:“这次的疫情不同以往,我们这些学生在家积极锻炼,自主学习,多读书,长大做像钟南山爷爷一样的人,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了。”
思念妈妈的两个女儿,将这种思念写成了一封信,上面写道:妈妈,平时您是一位慈爱又喜欢陪我们读书的妈妈,今天,您是我们的英雄,您的一言一行感染了我,我会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希望能成为像您一样有力量、能帮助别人的人。
浦礁摄 看着充满好奇又略带惊慌的孩子,陈佳仪妈妈决定创作一首写给孩子们的科普诗,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病毒,怎么躲避它,怎么保护自己和家人,更希望通过诗歌,让孩子们知道有许多人为了守护每个人的生命,正用他们的生命在战斗。
但是放眼望去,即使在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家长出门不戴口罩,即便我们反复劝说都没用,前几天我爸妈也是不听话,说什么也不戴口罩,以为没那么严重,我们太夸张了,结果这两天也都怕了,出门都乖乖戴上了,在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传播范围如此之广的情势下,真的不要掉以轻心,让家长
相信大家都知道,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是非常忙碌的,甚至跟自己家里相处的时间都没有了,近日网络上也流传出了一段视频,在广东深圳的一所学校里,有医护人员专门给学生们做核酸检测,其中一个小女孩,一眼就认出了带着防护面罩和口罩的妈妈,因为许久未见,小女孩看到妈妈的那一瞬间,嘴里都喊着妈妈,
都说,女人是水,温柔且柔弱;都说,妈妈是山,孩子成长的偎依…然而,在应急总医院,却有一些这样的妈妈,疫情面前,她们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换“大爱”,担当重任,冲锋在前,体现了医者仁心,彰显了女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果敢坚毅。
华昌出租车公司的姐孙玲和身为特警的儿子一同“逆行”在战“疫”一线。15日晚7点30分,下班早回家的儿子将防护口罩放到了妈妈孙玲的车上。孙玲今年47岁,在收到保障社区出行消息后,她主动请缨报名参加,1月26日火速前往定点服务的汉兴街民航里社区报到。15日晚,孙玲和儿子一起下班回家。
他们是这场战“疫”中的英雄!相信有了他们,我们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妈妈反复说,不要写她的名字,因为她的名字就是医护人员,而妈妈的样子也只是全体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其实,妈妈的样子没变,永远是那么可亲、可爱。·【前线夜读】断了半截的手指,我没敢告诉妈妈·【前线夜读】那些年,我们一
不少人退票,思量合肥机场人流量大,我退了机票,捡漏了当天回淮南的高铁票。我们没有西方自由主义的传统,但是或许恰恰因此,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更懂得牺牲、更容易选择服从、更能万众一心、更坚韧,也就更可能迎难克艰,共同走出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