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老子的“士”的内涵上古时代所谓的“士”,并非完全同于现代观念中的读书人,“士”的原本意义,是指专志道业,而真正有学问的人。一个读书人,必须在学识、智慧与道德的修养上;达到身心和谐自在,世出世间法内外兼通的程度,符合“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八个字的
满人的兵法权谋,学的是《三国演义》,还不是《三国志》,在当时几乎王公大臣都读《三国演义》。当时康熙有一本特别版本的《老子》,现在已经问世,注解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当时每一个“满清”官员,都要熟读《老子》,揣摩政治哲学。
它是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它是被道教尊奉为“第一经典”的国学著作,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持续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先秦诸子学说的研究中,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将中国学术划分为子学、经学和哲学时代。
我们中国人说,一个坏人还没有受到恶报,是因为他“恶贯没有满盈”,等到坏事做得满盈,如拉弓一样,“啪”的一声就射出去了。所以,上天之道是有一个道理的,也就是为什么好人没见到好报,坏人也未见恶报。西方人也说,“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中国人则说,“天将降大祸于斯人,必先厚其福而
南怀瑾曾经预言:21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警告过人们,说道:二十一世纪的人,将来自s会成为第三大死因,而造成自s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抑郁症。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曾经,听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第一种是佛学,第二种是《易经》,结果有人碰这两种学问,一辈子钻进去爬不出来了,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去研究它们。如果这两门学问,任何一门学问钻到底了,你就变成了一个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