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一个书画社写一幅字,既然是书和画都有的社团,我自然想到了赵孟頫著名的“书画本来同”观点,于是就在头条和百度搜索全诗内容,结果就找到了。“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作者: 刘海生 [摘要]: 就用墨而言,书法与绘画都讲究笔墨技巧,都是以笔取神,以墨取韵,在相互作用中生成妙趣天成的作品。就布白而言,绘画讲究“置阵布势”,书法讲究“章法”,虽外延表述不同,但其内涵都包容了虚、实、疏、密等艺术规律,使之出...
马远《岁寒三友图》题画诗自元代开始,蔚为大观,尤其是文人画。——(近)蒲华自题《梅花图》群山夕岚,濯缨清歌,远浦归帆,江天暮雪,幽谷、丘壑、青松、高柳、白云、流水、江岸、板桥、渔舟、茅舍、丹霞、飞鸟,花开花谢,云卷云舒。
自古淄川多俊彦,远处讲有演绎出一串合纵连横历史事件的战国人物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近处看有风靡了数个世纪至今盛传不衰铸写下千古绝唱《聊斋志异》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老先生。作者,徐德征, 1963年8月出生, 1984年8月毕业于济南陆军学校步兵指挥专业。
晚清至民国是中国书法史最后一个大师辈出的时期,五体全面复兴,一时间百家争鸣。像沈尹默、沙孟海、于右任、郑孝胥等名家,他们的水平不输古人,甚至已经超越了元明清三代。相比于这几位的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也有些大师一生低调,几乎不收徒、不办展,这导致他们的名气不高。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家的独得之秘,它的内涵幽远深邃。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頫 。他在一幅流传至今的名画上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强调的是,中国绘画应以“写”代“描”,以书法的笔法画画。
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华书画协会理事,中国西部文化艺术交流发展中心副主任,陕西省人民政府黄楼画院副院长,陕西省长安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理事,长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长安山水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安中国画院美术馆特约画家,西京大学客座教授。
相比较而言,蒲华最擅长的绘画题材乃是墨竹,为此他对画竹名家文同和苏轼最为崇拜,蒲华曾作过24开墨竹册页,他为此册页题名为《文苏余韵》,以此表明他的画竹之法渊源有自。他在该册页的尾题中写道:画竹之法,须于介字、分字,五笔、七笔起首,所谓整而不板,复而不乱。
谭延闿学书思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崇古,从其对颜真卿、钱沣等经典书家的敬仰追摹就可见一斑。此册为先生家书中有楚省以南语, 盖先生官湖南巡抚时笔, 行筐无书可考, 要是五十以后书精湛圆美中有极朴茂处, 甚耐玩索, 同时诸名人书非不工然一览无余,故虽年增而书不进, 知此事自关天授矣, 数书非一时作而笔致相近, 断为到后数年间书, 往见书坊传印先生家书数十通有可与此互证者。
1989年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1989年在县二轻工业局参加工作,任办公室文书,1992年在山东省临光水泥厂企业管理科工作,1997年至1999年在淄博市桓台水泥集团工作,2000年辞职创办腾达广告公司,主营室内外装饰、印刷设计、广告制作、书画装裱等业务。
作者:贺安,男,1965年生于河北省容城县,字鹤庵,号苦修道人,斋号鹤寿斋。幼喜诗文,青年时进京习拳兼修书法,古画修复,工章草有己风。以书入画,师法八大,金农,缶庐,白石等,并参悟当代文人画大师李老十遗作,交游与京津书画家之间,游学南北,受益匪浅,奠定了其花鸟作品的朴拙苍劲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