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抒颖 广州报道 形势所迫,出险房企在2024年纷纷调整偿债策略。由于融资渠道对出险房企已基本关闭加之销售规模大幅下滑,出险房企自身已基本丧失造血能力,房企在化债上已基本没有负担,它们不再仅关注债权人的接受程度,而更着重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再以此作出安排。
2025年1月10日下午,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直播回顾),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进入2025年,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议案,2025年紧接着还有2万亿元额度,各地已经启动了相关发行工作。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 雄安报道】中国城投行业发展如何?2025年城投行业将呈现哪些趋势?12月6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获悉,《2025年中国城投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简称报告)在第17届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论坛上正式发布。
从经济周期来看,2025年我国房地产周期或延续下行、朱格拉周期处于繁荣晚期或出清期中、库存周期从弱补库筑顶向去库演变,经济或面临上述长中短三周期共振下行的压力,历史数据来看,上述宏观背景下利率趋于下行。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记者 田刚】近期,国债价格表现强劲,并带动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特别是十年期国债利率已经下降至1.7%左右的水平,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对此,嘉实财富撰文指出,过去十几年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的整体走势还是较为明显的,利率中枢呈现出逐渐下移的过程。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中央政策“及时雨”,助力地方“轻装”再启程。化债“组合拳”在缓释地方政府化债压力的同时,还有望改善营商环境,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化债思路的改变更值得关注,在发展中化债,预期更大力度的增量财政政策正在路上。
点击订阅,抓住风口这几天【12万亿化债资金】成为新媒体热词,作为今年又一个万亿举措,各种猜测和小作文随之而来。有人认为政策超预期,利好经济发展;有人说这是发钱救市,通胀就要来了。其实我们都明白,对眼下政策的欢喜、担忧,都是大家对未来经济预期映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明确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央广网北京11月8日消息(记者 宓迪 冯方)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来临:11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的决议》。
(本文作者芦哲,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一、次贷危机期间,美国开展财政刺激的经验教训从产出乘数看,扩大政府支出与补贴中低收入群体的财政刺激效果可能最好。参考美国国会测算,扩大政府直接支出、提高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两项措施所对应的产出乘数下限均不低于0.4、上限接近甚至超过2.
2025年地方政府债券即将发行,而今年发债节奏预计快于去年,以稳投资稳增长。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1月13日,湖北、青岛将分别发行639亿元和39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这是目前公开披露今年发债最早的两个地方,也由此拉开今年地方发债序幕。今年地方发债时间较去年(1月17日)有所提前。
每经AI快讯,中信建投研报称,展望2025年,在化债大背景下,利率没有趋势回升基础,10Y国债有望下行至1.8%至1.9%区间。节奏上看,预计呈现前高中低后平的走势。具体来看,2025年初增量政策将陆续公布,叠加基本面数据或表现尚可,债市收益率预计震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