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易经》和《周易》,很多人也都会把《易经》和《周易》混为一谈;其实他们是有所不同的,最初的《周易》只有卦辞和爻辞;相传因为《周易》晦涩难懂,为了让更多人能理解《周易》里的这些“爻辞”背后的深意,孔子晚年研究《周易》并编写了十篇解读《周易》的文章,因为这些内容像是给《周易
古《易》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部,央视《典籍里的中国》,9月20日播出的节目片名叫“解读《周易》”,而主持人撒贝宁在节目中多称《易经》,现代网络上的文章,以及一些学者出版的书籍,也多是依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使用《周易》或《易经》,那么,为什么这一部书会出现两个书名?
一、易经是什么?《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术,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包含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智慧。易经有三部不同的版本,分别是伏羲所作的《连山易》,黄帝所作的《归藏易》,以及周文王和孔子合著的《周易》。这三部易经都是以八卦为基础,演绎出六十四卦,但各有不同的卦序和内容。
人们在日常中习读的《易经》或是《周易》,并不是要我们去盲目的相信风水,更不是教人简单的占卜算命,而是开启自己的智慧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辩证思维。但大多数人还不了解《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有时还简单的认为,《易经》就是《周易》,或者就说《周易》就是《易经》。
很多人对于易经的起源不是很了解,认为易经的卦象无法去理解人性本质的道理,事实上,要去理解易经,必须先了解《易》,《周易》与《易经》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先从 “易”,“周易”与“易经”的区分来分清楚,因其论述都不一样,其中心思想也不一样。
有一本将近6000多年的古书,儒家和道家都推崇为经典,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这本书就是《易经》。可能大家都会认为《易经》只是那些算命先生和风水先生“行骗江湖”的旁门左道罢了。其实这些都是大多数对《易经》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