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是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地区避暑休闲的“后花园”,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朔州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春秋楼烦春秋时期,朔州地处晋国北部的楼烦部落,是华夏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界之处。
全文约2000字,配地图12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朔州市行政区划范围。先秦时期,今朔州市地区先后属晋、赵等国。随着秦朝统一六国,其地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朔州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均属雁门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区划形成的故事,例如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辽宁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西省区划格局的形成。目前,山西省下辖了11个地级市,人口3000多万。一个问题出现了,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区划结构,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何有11个地级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山西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山西省与内蒙古、山西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山西省与河北省之间的区划变迁。在上世纪50年代,山西省的40多个村庄,陆陆续续划入了河北省管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区划格局呢?
<2>山西省直辖市阳泉市由晋中地区代管。国务院1971年4月6日批准设立吕梁地区,辖原忻县地区兴县、岚县2县和临汾地区石楼县,晋中地区孝义县、文水县、交城县、汾阳县、离石县、中阳县、临县7县,行政专员公署驻离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