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致橡树》在诗歌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高挺,纯碎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错综复杂势力,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自由自在的恋爱,对美好的事物与爱情事业的渴望,发自内心的呼喊,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人人平等,纯洁,有情相爱的呐喊
按今天时髦的代际划分,舒婷属于50后,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十七岁下乡插队,二十岁时从农村回到城里进工厂当工人,据说做过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工,在今天看来,这些工作应该由男性来承担,但是,在那个“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女人都一样”的时代,在强调两性平等的同时,也无形中抹杀了性别差异和女性的特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72岁的舒婷已经很久没有“出山”了。很多人认识舒婷的“第一面”是在书本上,《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作为当代女诗人代表,她的诗作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反复朗读、背诵。但想要真正见到舒婷本人一面,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