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度我省公务员考录工作有关情况。历史上最早启动的“省考”我省决定提前启动2021年公务员招录工作,时间较往年提前4个月,是我省历史上最早的一次。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此后,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还是北京公务员考试(简称“京考”)都连年升温,最热岗位接近“万里挑一”。如今,公务员考试吸引力依旧,但多数考生报考已回归理性。
在不确定性面前,一个稳定的体制内饭碗就显出了巨大优势。考试分上下午两场,总共也只花4个小时。从1994年至今,报考人数增长了482倍,这场考试筛选出了如今中国超过700万人的庞大公务员系统,也改变了无数年轻人的人生轨迹。
国家公务员录取考试,是我国干部录用主要途径之一,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这种方式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在当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诸如用人制度不健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等弊端。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授予。
一、国考发展历程国家公务员考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录制度。
招警考试,顾名思义为人民警察招录考试。在招录过程中,除了体能测试和按警察特殊标准体检外,其他考试流程几乎与普通公务员招录类似。招警政策变化分析招警考试作为公务员考试,主要的考察环节一直都是笔试、面试、体能测试和体检,在考试形式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在招录形式上一直在改革。
着重说一下,在2014年之前,还有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政法干警的定向培养招考,这个考试是根据2010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这个方案,每年为公安系统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在2016年时全国范围内的最后一批,而在河南省2014年是最后
“京考”(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日前结束,一批年轻人通过考试即将走上北京各级机关的工作岗位。其实,在110年前的北京,也举行过一次火爆的“京考”,叫“县知事试验”。新华社院内的北京国会旧址,北洋政府众议院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