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有处“燕然”石刻文/杨昌坤新晃有处“燕然”石刻,位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兴隆中学的侧山湾。裸露的丹霞岩壁上,两个“燕然”隶体大字,笔力雄浑,字迹饱满,刻功苍劲。“燕”字高81厘米,宽76厘米,“然”字高67厘米,宽79厘米。
1990年的一天,两位牧民在蒙古国杭爱山麓下和往常一样放牧,不料突然遇到下雨,他们便躲到一处断崖下避雨,这一避不打紧,却意外发现了一个隐藏了千年的秘密。他们在山壁上发现一处摩崖石刻,但由于历经雨雪风霜,字迹大多模糊不清,不容易辨认,于是他们便将此事报告了蒙古国的考古部门。
辛弃疾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词《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其中最为传神的一句话就是“封狼居胥”,它一般指的是汉朝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的故事,后世成为中国军人的最高战功象征。
在漫天雪花纷纷赞襄北京冬奥会的氛围中,我读完了潘岳在辛丑岁末出版的《中西文明根性比较》这部新著。看过潘岳这本书的读者,估计对今后一个时期世界范围的结构演变也会视为平常——既是为根所定,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解读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国舅窦宪率大军征伐北匈奴,大破北匈奴后所刻摩崖勒石。经过认真辩识,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燕然山铭》,是中蒙合作所获重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