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读不懂鲁迅先生的作品,只觉得晦涩难懂,食之无味。现在长大毕业,步入社会工作,在社会上经历浮沉与冷漠。再回过头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已是曲中人,逐渐读懂了鲁迅笔下的人物,理解了鲁迅笔下的荒诞、可笑、无奈和可悲,也理解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最近也发生了许多事情,感到非常失望心痛。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的,无所谓无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有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改他江流,有人忘他梁骨,大限到时,不过是立在山巅,江河回望。
在这些斗争和奋进的背后,是一颗炽热的心,是一腔希望民族崛起的热血,是咬着牙吞着血,点燃自己的决绝。小时候初读鲁迅的文章只觉得怪怪的,是特立独行的“怪”,是能在众多文章里第一眼能看出来是鲁迅文章的风格独特。
如果要评价中国两千年思想家、文学家,我最佩服两个人:一为孔子孔圣人,一为鲁迅周树人。孔子博大精深,论学问、思想、传承,纵横天下,千古一人。却又匆匆就道,奔波于途,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一往无前,虽忙忙如丧家之犬却不改初心,纵有尤怨,却能始终。
现在网络上很多不知道从哪找来的话,都会标上“鲁迅说”,慢慢我们就困惑了,鲁迅真的说过吗?我整理了鲁迅真实说过的一些经典“怼人”语句,标明了文章出处,主打一个真实,不黑不吹。无论过了多少年,读鲁迅,仍然会觉得醍醐灌顶。"豆腐渣工程,渣在哪里,渣在他们的心里。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他弃医从文,志在对国民予以根本的疗救。“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