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购买的商品包装中,尤其是食品包装内总是可以看到一小包写着干燥剂或者脱氧剂字样的小东西,很多的糖果、饼干、零食、干果内都可以看到这个小东西,这东西是为了帮助保护产品的最佳口味或者延长最佳食用期限的。
膨化食品、海苔、干果、口香糖……在人们所熟知的各种包装食品中,不少都会在包装中加入干燥剂,以防食品受潮。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包装食品中的干燥剂都有“不能食用”的认知,但也都明确表示原因未知。目前,以生石灰和硅胶为原料的食品干燥剂最为常见。
每次打开一包零食时,里面总会放置一枚或是袋装,或是纸片样式的物体,甚至纸袋里还伴有一些粉末状固体。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下,那个东西如果不及时扔掉处理的话,可能会被家里的孩子、老人误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很多食品包装袋里,都会有这个东西。干燥剂在生活中很常见,大人们也都知道它不可食用,但对于好奇心强的孩子来说,往往暗藏危机。不知道大家之前是否有看过这样一个新闻:短短的20分钟里,8岁男孩可可整个眼球被溶,终生失明!
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大,如果发现了新鲜的东西,就会特别想弄明白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就会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进行研究,有的小朋友还可能放在嘴巴里尝一尝,但是有的东西是不能品尝的,如果是有毒的东西,小朋友放在嘴巴里品尝,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危险。
许多糖果、饼干或者电器用品内,为了让物品延长它的使用期限,都可能存放有干燥剂。有些宝宝吃东西时,囫囵吞枣,不小心把干燥剂也吃了下去,或者宝宝对干燥剂好奇,把它们放在嘴里咀嚼,造成误食。那么,一旦宝宝误食干燥剂,家长应进行哪些急救措施?又应怎样预防危险的发生呢?
导语干燥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少见了,因为现在很多的商家为了防止食品发潮损坏或者延长保质期,会再包装内放一个白色的小包,里面有颗粒状的固体,它的作用是去除食物中的水分,起到干燥的效果,从而让食品不轻易的腐坏,这就是干燥剂。
央视网消息(记者/王卓婕):近日,某食品品牌“脱氧剂撒漏致孕妇误食”一事引发关注。脱氧剂与同样常见的食品干燥剂有什么区别?误食后对身体有没有危害?开封后的食品没吃完要把干燥剂留着吗?国家公共营养师王利娜就以上问题接受了央视网记者的采访。1.食品里的脱氧剂、干燥剂有什么区别?
自己在小满手工粉门店用餐时,竟然吃出了一包干燥剂,且疑似是已经漏液的状态。对此,记者致电商家,小满手工粉工作人员表示,干燥剂是我们的响铃卷里面的,加的时候干燥剂粘在上面,不小心放到锅里了,这个没影响的,你出去买个面包面包上都有干燥剂,只不过没有拿掉而已。
近日,上海徐女士在小满手工粉门店用餐时,吃出了一包干燥剂,且疑似是已经漏液的状态。“端上来之后,其实一开始我没发现,差不多吃到2/5的时候,我同事发现了,他一给我取出来我就发现,这个干燥剂本身已经漏液了,就是已经有一部分空掉了。”徐女士在采访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