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予军衔等级设置上,我军曾参照苏联等国的做法,专门设立了“大元帅”这一军衔。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了军官军衔为4等14级,其中,第一等为元帅,下分两个级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以立法的形式被确定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也加快进行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步伐,而实行军衔制就是实行正规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紧锣密鼓的评选,1955年9月27日,国庆节前夕,中南海紫光阁里举行了首次盛大的授衔典礼,共和国十大元帅由此诞生。
朝鲜战争结束后,总参军务部队副部长李平被调到了军衔办公室,开始负责军衔制的具体筹划、军装制式、肩章的设计。解放军的授衔吸取了苏联授衔的经验,设置了“大元帅”军衔。作为军队中的最高统帅,毛主席授大元帅军衔当之无愧,但是毛主席却并没有接受这一授衔。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亲自颁发命令状,授予朱德等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10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开国元帅。当然这10大元帅的评选标准十分苛刻,首先是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他们几乎都参加了三大起义,参与了人民军队的创建工作。
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朱德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其中第二章第七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为最高军衔,属于元帅中的第一等级,其下为元帅的第二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十大元帅,我们都知道这是十位在中国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那么毛主席作为军队和国家的领导人为什么并未授予大元帅衔。当时我们国家采用苏联军衔的设置方式,即最高统帅应当被授予大元帅衔。所以依此我们也应当将毛主席授予大元帅衔。鉴于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为了不被引起误会,毛主席表示:“我这个人向来喜欢站在群众中讲话,如果让我穿上这身大元帅的制服的话,我会绝对这身一种束缚,死死的捆绑住了自己,不仅活动不方便,而且对我个人来说也不接地气,在我看来,凭军衔还是算了吧,现在的地方同志不评也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