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油料所)与公司的联合探索,2024年,我们在无棣县的盐碱地上成功种植了观食两用紫花芝麻,种植面积约800亩。这是该芝麻品种在我国首次实现盐碱地上的规模化种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适合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分为聚盐植物、泌盐植物和拒盐植物三类。聚盐植物常见的有盐地碱蓬、盐角草等;泌盐植物有柽柳和补血草;拒盐植物有盐地风毛菊、田菁、艾蒿等土壤是地球的“皮肤”,是孕育万物的载体。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今年,山东东营一片盐碱地种植的大豆亩产达到了600多斤,要知道,我国目前大豆的平均亩产仅为260多斤,这个数值已经超过全国平均亩产的一倍多,而且是在不毛之地的盐碱地上产生的。那么,这个奇迹是如何创造的,这种大豆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6日讯 在盐碱地上探索种植耐盐碱作物,是促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马颊河是贯穿豫北、冀南和鲁西北的一条重要河流,在改善滩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今年平原县积极探索新模式,在盐碱滩地上推广种植矮秆高粱,生态、经济效益双提高。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日讯 盐碱地是山东主要低产土壤,在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地区集中连片分布,地力水平低,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山东依托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平台聚焦种质资源攻关,将改良盐碱地转变为改良种子来适应盐碱地,盐碱地逐步“变身”为稳产增产的新粮仓。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9日讯 怎样利用盐碱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实现致富增收,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冬韵家庭农场独辟蹊径,利用温室大棚,培育出了在冬季成熟的“冰葡萄”,这种葡萄一上市就给农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3日讯 金秋时节,省黄三角农高区的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都已成熟,滨海盐碱地,曾经寸草难生,如今一派丰收景象。接下来,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山东盐碱地上长出的高产作物。 “齐黄34”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种。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开发好、利用好盐碱地,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那么有哪些作物适合在盐碱地里种植呢?据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地资源与精准农业研究室主任樊丽琴介绍,经过各地多年实践探索,目前已发现和培育出多种具有耐盐碱特性的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