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比如对巴比伦人进行分级,分为自由民与奴隶,自由民享受特权,而奴隶在法律上没有权利,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杀害奴隶或者损伤奴隶的身体,意味着奴隶主的财产遭受损失,侵害人需要承担的是财产上的责任,也就是说,伤害奴隶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赔点钱就能了事。
早在3700多年以前,世界上就有了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于是他把过去苏美尔人和周边各国家,各民族的法律收集起来经过整理,结合自己国内当时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就是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命石匠把这部法典刻在石柱了上,竖在首都巴比伦城的马尔都克大神殿里,让臣民们观看,当作一种普法的方法。
他们在古城的遗址中,发现了一根断成三截的黑色玄武岩石柱,几名队员将其拼凑起来,经测量该石柱长约2.25米,直径约0.65米,上端略细,下端略粗,上面密密麻麻地雕刻着许多文字,这些文字的笔画就像是一个个小楔子一样,这就是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楔形文字。
我们来看一下铭文中的一段“大流士,伟大之王,王中之王,城邦之王,希斯塔斯帕的儿子,他是阿契美尼德宫殿的制造者”,对应楔形文字顺序的英文:“Darius,king great king, king of kings, king of the provinces, of Vis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