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主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如果要在这两家文化中分一个主次,或者说谁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更大一点,这个问题在以前可能没有多大争议,但是现在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认识,会有很大的争议。
近日,在TikTok上网友发现,“老子”在国外异常受欢迎,外国的网友们正在用崇拜的眼光,细细品味着老子智慧,我们先一睹为快国外网友是如何学习老子的智慧的。在输入“laotzu”的话题中,可以发现各式各样的有关老子的文化学习。
回首到2500年之前,中国有两位伟大的圣贤横空出世,一个是后来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一个是后来儒家的创始孔子,两位圣贤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奠基石!就是这样两位知识渊博,智慧高深,品德高尚的圣贤,他们到底谁更厉害呢?
对老子和孔子这二个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咖,就个人观点做个评价。1:个人魅力:老子的出身,天赋,生长和工作环境都比孔子好,但个人性格有点懒散,感觉没有崇高理想和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那种解救苍生为己任的利他想法。
孔子和老子都以博学著称,他们就像春秋末期文化界的双子星,照亮了一个时代。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推崇“仁义礼智信”,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给人们制定了完善的道德规范,教导人们要具备“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品质。
在悠久而璀璨的中华文明史当中,有这样一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高光时刻——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两个伟大人物,在某个时间点相遇,两人的交流碰撞出极为耀眼的火花,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相遇在历史当中并不多见,但每一次都让人神往不已。
在为此写作的《太极图说》中,周敦颐写道:“无极而太极。生于公元1017年的周敦颐,恰逢中国道教的高光时刻,他出生前九年,宋真宗命人伪造“天书”进献“祥瑞”,开启了此后长达15年之久的“天书政治”,恰逢出生在这种时代氛围,道士们横行帝国,在君王的热宠下“争奏祥瑞,竞献赞颂”,这使得周敦颐受到了深刻的感染,所以,研读《易经》是他终生不渝的爱好: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中国古代伦理的核心思想是“天地之王,师父”,而老师就是老师,可想而知在古代,老师的地位是怎样的?古人有“一日为师,终日为父”的说法;在古代,教师的地位堪比亲生父母,比现在的教师地位不知高出多少。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代被尊为圣师的四位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