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 太史公自序》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时,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矣”大致意思就是上下3000年的历史,历代政治更替,兴衰更迭,著十二本纪来分隔开来。
引言司马迁,古往今来中国最著名史学家,以一本《史记》闻名于世。项羽姓项名籍,字羽,在《史记·项羽本纪》有这样的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项羽起义抗秦,取而代之因为叔父项梁的父亲被秦将所杀,所以项羽自小便对秦国有深深的仇恨,想要取代秦始皇的位置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译文:项籍,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市),字羽。起兵反秦时,项羽二十四岁。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译文:项羽的叔父名叫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名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击杀的楚国主将。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文/编辑|檐上落白A前言何为“本纪”?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而在这其中“本纪”是记历代帝王政绩,“世家”记侯国和勋贵兴旺。项羽并未称帝,本应写入世家,为何西楚霸王却能破格被司马迁写入帝王本纪呢?
说到项羽,我想没有人不知道他吧。秦末汉初之间的西楚霸王,号称千古无二的第一猛将,虽然不可一世的大秦王朝不是直接亡于项羽之手,但是若没有项羽在巨鹿一战的破釜沉舟,灭亡秦朝这个功劳也不会落入刘邦之手,可以说项羽在当时那个时代无人能敌。
沛公取关中,项羽疑其谋反,设宴鸿门。鸿门宴项羽虚荣心太重,经不起沛公刘邦的示弱和讨好。叔父项伯又敌我不分。最后放走沛公,亚父气得大骂,竖子不可与之谋也。项羽灭秦后,拥楚怀王,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各诸侯王。当时项羽与汉王刘邦兵分天下相持不下,刘邦用计离间项羽与范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