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或者紧张时,有些人会习惯性咬嘴巴里的黏膜,感受黏膜被撕下来时的“爽感”。和皮肤一样,口腔黏膜是人体与外界各种有害因子直接接触的“第一道防线”。长期撕咬,可能有患上口腔癌的风险。《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咬颊症到底是什么,教你保护好脆弱的口腔黏膜。
生活中经常有这种现象:饭吃得正香的时候,突然一阵剧烈疼痛从口腔里传来,还伴有一丝血腥味……又咬到了腮帮子! 对此,家人总会说:“让你别吃热气的东西,看,上火了吧?”“馋咬舌头瘦咬腮,你这是想吃肉了?”“吃饭老讲话,不咬到才怪呢!”这些说法真的有道理吗?
脸颊内壁的黏膜老是被咬到,很多人总会戏称“看来是想吃肉了”,真的是这么回事吗?来到淄博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找到牟象鑫主任,牟象鑫主任检查后发现,小美的上颌智齿生长方向向着腮帮子偏斜,牙尖紧靠着口腔黏膜内壁,随着小美每一次说话进食,智齿和黏膜都在做着“亲密接触”。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吃饭的时候总会不小心咬到自己的嘴,有时候是咬到嘴唇,有时候是咬到舌头,还有的会咬到两颊内壁的肉。那今天贾医生就来告诉你,咬到舌头的位置不同,分别代表了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又该如何调理?《黄帝内经》中是这样解释咬嘴咬舌头的:“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
经常咬腮帮子不仅会形成口腔溃疡,还可能导致相应部位口腔黏膜组织增生,甚至有可能引发瘢痕、糜烂。如果口腔里有长时间不能痊愈的白色、平滑式鳞状斑块或红色斑块、溃疡、菜花样组织,建议去医院做活组织检查,留意是否有口腔癌的风险。
1.咬指甲 不少人应该会一紧张就咬指甲,不过这个习惯会对指甲和周围的皮肤造成伤害。而且有句话说病从口入,我们的手每天都东摸摸西摸摸,上面有不少细菌,咬指甲的时候口腔细菌会转移到皮肤上,指甲裡的细菌也会跑进嘴巴,可能造成牙龈和咽喉感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