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博弈下的能源管道:蒙古的抉择与未来“再这样下去,咱们就绕开它!”俄罗斯专家马斯洛夫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抛出的这句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这句看似情绪化的发言,背后却隐藏着中俄蒙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和考量。
作为对比,已经建成的总投资550亿美元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全线的年最大输气能力是380亿立方米,占到2023年,中国消费的3945.3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近10%,惠及沿线九个省区市的四亿人口。
据观察者网援引外交部网站本月3号发布的消息,发言人毛宁在主持当天的例行记者会时,被法新社记者询问,如何看待《金融时报》据称中俄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谈判工作遭遇障碍,原因是中方就项目的供应价格以及供应量上提出了不合理诉求。
中俄第二条陆上天然气管道出现变数,蒙古国或被抛弃,新选择已经出现,普京这样做有哪些考量?中方会持何种态度?为了维持经济基本盘,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在丢失大片欧洲市场后,正尝试扩大对华能源出口。而中国恰逢大力推进能源结构改革,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