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好吃面,老北京有“十八样儿浇头”之说,但这里的“十八”只是虚词,实际上要远多于此。做法也简单,切点葱花放到碗里,再放入三小勺白糖倒入少量醋备用,在锅里放少许油,放入适量花椒,等花椒粒变黑倒入酱油,然后迅速把酱油倒入之前准备好的碗里,这样花椒油就完成了。
夏季里的河南中东部农村,八十年代初期,那个时节的中午,是母亲一边听着《说岳全传》、《杨家将》等评书,挥汗在厨房里制作一家人的午餐,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能用小麦面制作面条已经是一种奢侈,所以,配菜都取自自家菜园,菜园里夏季最常见的蔬菜便是茄子了,番茄和黄瓜也有,但不知道是不是没茄子容易收拾并高产的缘故,捞面的菜只有茄子的多一些,茄子是最容易氧化的蔬菜,尤其怕见铁锅,家里的地锅,都是铁制的,因此,用茄子做的浇头总是黑的一塌糊涂。
好长时间没吃臊子面了,今天周末家里人都在,打算做个家常臊子面吃。臊子面是陕西关中的一道美食,就是在面条上浇上入底汤菜和卤子,入底汤菜我们也叫“浇头”,一般就是用韭菜、黄花、木耳、鸡蛋皮等入汤中,再放上调味料做成浇臊子面的汤菜即可,做起来不复杂,配菜也算简单,各种配菜呈现的颜色,绿黑黄搭配一起很养眼也很有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