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施珍珍提前拍摄晨袍照、用AI“复活”嘉宾、用AI定制明星婚礼祝福录制视频……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AI婚礼”“预制婚礼”进入大众视野,相较于传统婚礼策划的繁复、费用的高昂和千篇一律的仪式感,现在新人选择打破常规,开始“爆改”婚礼。
“儿子,妈妈看见你结婚了。”近日,一位新郎在婚礼现场看到用AI“复活”的妈妈后泪流不止。新郎张建山的父亲在2022年遭遇意外不幸离世,母亲患肺癌于2023年5月过世。父母无法参加自己的婚礼,成为张建山一生最大的遗憾。
街谈 AI技术让与已逝亲人“再见一面”的愿望成了可能。南都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做AI“复活”生意的商家,商品标价从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乃至数千元。但外界对这种生意褒贬不一,“纵使模仿得再像,也不爱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清明节临近,又到思亲最浓时。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连日来,一项新兴的生意悄然兴起——AI“复活”已逝亲人。所谓的AI“复活”已逝亲人,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已逝亲人的图片、视频、声音等转化为虚拟形象,让家属与已逝亲人再“见”一面。
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王泽群 张子琪(经授权,本文所有出场人物皆为本名,感谢信任)在河北廊坊的张晴女士看来,自己的爱人张建山被“困在了过往的时光里”。一年前,张晴的婆婆因肺癌晚期离世。在随后的日子里,张晴发现,爱人迟迟未能适应这个母亲已经不在的世界。
近日,音乐人包小柏发布了一段用AI复刻出的“数字女儿”为妻子唱生日歌的视频。女儿在2021年病逝后,包小柏花了两年时间与AI技术团队合作,重现了女儿的影像。2023年,一位上海小伙也曾使用AI工具“复活”已故的奶奶,并和她视频对话。
年轻的视觉设计师用AI“复活”奶奶的新闻,在ChatGPT讨论的背景音中登上热搜。有媒体发起微博投票:“你能接受用AI复活逝去的亲人么”,不支持者数量占比达半数以上。网络投票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仿佛哪个选项有一成领先就是对的,又仿佛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是”“否”两个答案。
拿AI“复活”奶奶,并和奶奶对话,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很新的东西。近日,视觉设计师“吴伍六”用AI技术生成奶奶的虚拟数字人,并和奶奶进行对话。尽管当事人多次澄清这么做是为了表示对奶奶的思念,但还是引发不少争议。
复活已故亲人使用AI技术是否可接受,涉及许多复杂的伦理、道德、法律和社会考虑,应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并且遵循法律和伦理的准则。每个人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取决于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