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彭春花 · 十点读书原创1962年,国家投资100万,交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一部动画片。两年之后,一部时长120分钟的动画制作完成。这部动画先后获得四项国际大奖,两项国内首奖。这部电影就是后来被称为国产动画里程碑的《大闹天宫》。
人到中年,经历了社会的浮浮沉沉,看过繁花似锦,也看过绵里藏刀,现在最享受的是一杯茶、一本书的时间。重读《西游记》,发现猴子已不是当年的毛毛躁躁大闹天宫的猴子,细度之下,感觉猴子的经历就是我们自己的成长史。
孙悟空这个人物敢爱敢恨,正义耿直,不畏强权,嫉恶如仇,同情弱者,看不惯世间所有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敢于与邪恶势力和强权做斗争,不畏强暴,一生都为了自己的尊严,自由和生存权利而与邪恶,强权做不屈不饶的斗争。
那孙悟空学的“道”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学会这么重要的本领呢?首先,谦虚好学的好脾气。说孙悟空脾气好,好像有点反认知,其实在原著中一点都不夸张。孙悟空在南瞻部洲浪荡了八九年,在城市和乡村中摸爬滚打,学人礼,学人话。到了菩提祖师这里,他对老师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
英雄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好战,这个“战”有两层意思,一是赋有超强的战斗力,二是不畏惧挑战。“好战”对于初出茅庐的孙悟空来说,是他在取经之前最大的特点,而且他身上的“好战”显得自大而又狂妄,不能安分守己,凡事都要当第一,绝不做老二。
他知道在取经团队里面,唐僧是金蝉子转世,猪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和尚是卷帘大将,他们在天上都有各自的小伙伴和人脉圈,唯独他是一个把人际关系搞得稀碎的主,所以在取经的过程中他不断的因各种妖怪而上天去叨扰各位神仙,其目的就是为了用一种低姿态来获取原谅,对于一个能力远远高于自己的人来求自己帮忙,从深层次说明了这个人对自己的认可,所以神仙们也在这种帮忙中获得了成就感,所以孙悟空的人脉算是逐渐建立起来了,尽管后来他去了如来那边当了斗战胜佛,玉帝这边也少有人再说他闲话,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每每都是悟空去求助,而猪八戒和沙和尚当小透明的缘故。
题: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孙悟空的一生,辛酸又无奈!话说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出家修行去,回来时,赤手空拳,身上穿的是一领红色的衣服,腰上勒一条黄绦,脚上穿的是一对乌靴,虽说光着个头,却不是和尚,只是: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为主线,讲述了天生石猴孙悟空的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宫以及同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起去西行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到达西天大雷音寺,拜见如来佛祖、取得真经、五圣成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