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湖南地方军队被称为湘军。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迅速从广西燃向全国,此前清廷依靠的八旗与绿营不堪重用,为湘军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机会。随着湘军兴起,国家的一些重要权力也逐渐移向地方,转入汉人手中。
虽然,曾国藩这人从小读书不怎么样,甚至小偷都嘲笑他读书太笨,更是连续六次考秀才都名落孙山,就算第七次勉强考中,也只不过是倒数第二名,可他却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果断依靠各方面的关系,拉起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清朝晚期,随着政府内部的腐败,为之倚重的八旗绿营军渐渐衰败,慢慢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为了弥补战力上的空虚,清政府大力倡导团练,前后挑选出了43位团练大臣组织团练。所谓的团练,就是组织民兵一起操练,需要打仗时就派上前线作战,不需要时解散即可。
导语湘军是指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由中兴名臣、理学家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人际关系,建立的一支地方团练武装。19世纪中后期,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八旗、绿营等正规军长期腐败堕落,无法抵御,清廷不得不放权地方,号召各地组织团练参与镇压,湘军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关于曾国藩和湘军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晚清的政局中,由地方势力崛起的湘军,可以说是当时清廷后期的国防支柱。以至于在平定太平天国后,慈禧老佛爷平日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裁撤、削弱湘军力量。
自秦朝统一六国后,两千多年直至到了清中期,中国始终是一个单一制的军政中央集权制国家。1840年,随着洋枪大炮、鸦片贸易和不平等条约,“天朝上国”的大门被迫打开,面对内外夹击的局面,清政府却无兵可用、无官可使、无钱可花,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
数日之前,湘军刚刚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按理说,获如此“不世之首功”,作为吉字营主帅,此时自当“人逢喜事精神爽”才对,但缓缓走入军营的曾国荃,不仅一言不发,面色还格外的阴沉而凝重——他刚刚接到消息,李臣典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