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国产仿生机器人已开始量产”的视频在网络中火热“出圈”。该视频中所出现的仿生人形机器人逼真程度,令不少网友在相关评论区直呼“恐怖”。光大证券分析称,今年作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国内市场规模约27.6亿元,2026年达104亿元。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据媒体报道,国产仿生机器人目前已开始量产。来自国内一家科技公司的EX机器人在网上热传,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预计今年将投入生产500台。你会买仿生机器人吗?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一款微型仿生机器人,身长仅有2厘米,外形就像一只昆虫,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历时15年自主研发的。置身一堆石块之间,“昆虫”机器人行动矫健、穿梭自如。经历了砂石环境的考验,“昆虫”机器人还能挑战什么特殊任务呢?
近日,九派财经探访国内仿真人形机器人研制企业EXrobots,EX机器人总裁李博阳告诉记者,有些国产机器人已经实现量产,生产周期为1-2周,价格大概在30-50万元之间,未来将对个人售卖。李博阳认为,搭配上AI大模型的仿生机器人将成为人的替身,人类不应该排斥跟机器人谈恋爱。
“昆虫”机器人,身体最长尺寸仅有2厘米,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历时15年,自主研发的微尺寸仿生机器人。置身一堆石块儿之间,“昆虫”机器人行动矫健、穿梭自如。经历了砂石环境的考验,“昆虫”机器人还能挑战什么特殊任务呢?
中新社沈阳5月15日电 (李晛)辽宁省企业大会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成果展15日在沈阳举行,一款名为“小柒”的仿生人形机器人成为现场最受关注的“明星”。“小柒”身材修长匀称,气质柔美优雅,皮肤光滑细腻,几乎具备了真人皮肤的质感,她的双眼灵动有神,仿佛在与人交流。
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什么是“未来产业”呢?它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5月29日下午,2024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党委书记赵春江发布了中国首创《2023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报告与榜单》,评选形成了30个典型案例,并遴选出117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榜单。
我国首个仿生机器人领域的竞赛——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总决赛,经过了两天的激烈比拼,今天揭晓比赛结果。在人形仿生机器人、多足仿生机器人、具身大模型、其他仿生机器人等四个赛道中,52支创新团队的56款机器人参与角逐。这些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在比赛中的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