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搞错了一点,就是把古代科举的功名与今天的各级学历进行对应,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下面我们来看,到底秀才、举人、进士这些功名在现代相当于什么级别的人物。古代人生四大乐事我们都知道,古代参加科举的秀才,只有通过乡试考上举人的才能当官。
每当看古装剧时,常常会看到秀才、进士、状元等称呼,在古代秀才、进士、状元究竟有什么区别?而状元之难考,你会庆幸是生在现代,根据史书记载,科举制度历经了1282年,才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 185名,想想中国那么多人口,历经千余年才选出这些状元,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一种考试选官制度,每个家族都希望本族子弟中多出有功名之人,并在仕途上有建树,一是可以光宗耀祖,二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整个家族都能不同程度地沾光。所以,从宗族到皇帝,都非常重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