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01-2003年糖友平均少活了多少年?如果去除糖尿病造成的死亡,2004和2013年福建省居民期望寿命分别能增加0.20和0.39岁,城市分别为0.37和0.65岁,农村居民分别为0.16和0.29岁,男性居民分别为0.16和0.31岁,女性居民分别为0.24和0.47岁,糖尿病死亡对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量高于农村居民,女性高于男性。
糖尿病治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延缓并发症和减少并发症,第二个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其实糖尿病对寿命是有影响的,在糖尿病病人当中,只有2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寿命不受影响,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是有影响的。据相关调查统计,男性糖尿病患者平均缩短寿命9.
在私信里很多糖友问:2型糖尿病不是生活方式引发的吗?如果改了习惯会好吗?这估计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心声,因为患了糖尿病需要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控制血糖,需要扎手指,注射胰岛素等等,还要面临各种并发症的影响,尤其是有一些并发症会有失能的风险。
"反正也没多少日子能快活了,还不如吃它个痛快!"52岁的老张边说边拿起桌上的鸡腿,大咬一口,摆在他面前的,还有糖醋排骨、红烧肉、卤猪蹄、土豆烧牛肉、白灼大虾以及二锅头。老张患糖尿病已有10年,不相信"糖尿病会缩短寿命",觉得只要按时吃药、忌口、健康生活,就算得糖尿病也和常人无异。
小区门口小卖店的周姐今年46岁了,最近确诊患者糖尿病后一直心情很差,郁郁寡欢,对于生意和生活均提不起兴趣……据说是有人告诉她说得糖尿病后,寿命都受影响,吓得周姐是茶不思饭不想,晚上还失眠……像周姐姐这样被糖尿病吓到严重影响生活的朋友笔者很少遇见,相信不少的恐惧是源于对疾病认识不足
受访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王 昕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郭诗颖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年轻化的态势,已开始逐步颠覆其在人们心中“老年病”的传统印象。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早早患上糖尿病可不是一件闹着玩的小事。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评价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是是否发生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长期的血糖过高或波动过大,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可致残,甚至致死,对糖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方红娟本报记者 王冰洁患上糖尿病后,机体内高出正常水平的葡萄糖随着血液“走遍”全身,可以说“走哪儿伤哪儿”,导致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
(健康时报记者谭琪欣)“十年前查出来糖尿病,正常的人血糖值是3.9~6.1之间,我高达40.2,医生说他第一次见到血糖值含量这么高的患者,在那之后我一直打胰岛素治疗。”今年67岁的糖尿病患者宋先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如今十年过去,他自觉身体和以前没什么异样,很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