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以下简称上海天文台)的引力波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非广义相对论双黑洞并合的完整引力波模板,针对目前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已经公布的双黑洞引
图片来源:D. COE, J. ANDERSON和R. VAN DER MAREL(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1973年,史蒂芬·霍金等人证明了无毛定理(No Hair Theorem)。
黑洞本身描述起来相当简单,人类只观测到黑洞的数项属性,也就是它的质量、电荷和自旋而已。但在制造黑洞时,你可以将碎草屑、泡泡糖和《哈利·波特》旧书丢到一块,照样会得到黑洞,与你仅用纯氢制造的黑洞是同一类。
5月12日,科学家公布了人类拍摄到的第二张黑洞视界外的照片,此次的黑洞照片来自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其质量高达太阳的400万倍,距离地球2万6千光年。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也是最常见的天体黑洞之所以神秘是由于我们无法得知黑洞内部的任何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田雨和博士生陈前与暨南大学、扬州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题为Critical phenomena in dynamical scalarization of charged black hole的学术论文。
编者按:OJ287星系中的黑洞双星系统成了黑洞无毛定律的突破口,该系统中,质量较大的黑洞相当于180亿颗太阳加起来那么庞大,绕其运行的“小”黑洞质量为1.5亿倍太阳质量。每12年会释放2次耀斑,依据这个线索,科学家推出黑洞设想中的表面是光滑的,否则耀斑释放的时间间隔则无法预测。宇
英媒称,黑洞理论方面的突破很可能“搅局”爱因斯坦的理论。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2月14日报道,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发表在一个多世纪前,它完善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理论把引力描述为空间和时间或时空的几何特性,至今仍为科学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