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商报清华大一学子创建“摸鱼课”走红未正式授课已有上千人报名 学校老师:非学校官方行为课程没有考试,不算学分,不会点名,课堂内容是分享“摸鱼”技巧……这样的课,你想上吗?近期,清华大学一名大一学生创立的《摸鱼学导论》走红网络。
说起摸鱼,我们都不陌生。摸鱼,顾名思义就是在工作或学习时间里偷闲,做一些与正事无关的事情。虽然不是一种被鼓励的行为,但是在现实中却无法避免。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着一位被誉为摸鱼界的楷模,他就是刘慈欣。刘慈欣是当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之一,以他的小说《三体》系列而闻名于世。
网上冲浪欢乐多。清华还发展养殖业了?下面就带大家来捋一捋。清华大学开设《摸鱼学》近日,清华大学校内网课平台上出现了一门《摸鱼学导论》的课程。“摸鱼”,源自成语浑水摸鱼,代指趁乱捞取利益。现代意义上的摸鱼,已经失去了本意。意指该做正事儿的时候不做正事儿,悄悄地偷懒。
清华大学有了《摸鱼学导论》!乍一看,还以为是教授一种捕捞技能,谁成想,这个“摸鱼”是“浑水摸鱼”的“摸鱼”,词典的解释是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而在当下网络语言中,则多用来指上班的时候偷懒或者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彭凯平听说《摸鱼学导论》这门课时,第一反应是学生们在开玩笑。他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还没来得及搞明白“摸鱼”的含义。最初,《摸鱼学导论》的确是“周三下午令人昏睡的课堂上开的小小玩笑”,ID为“顾介涟”的用户在知乎上这样介绍。
近期,清华大学一名大一学生创立的《摸鱼学导论》走红网络。课程创立者发文回应称,创立这门课只为提高学生幸福感,而课程形式还希望与更多人一起探索。目前,已有超1300人选修了该课程,达到了线上课程人数的上限。(《成都商报》3月19日) ?
谁说年轻人真的躺平了?年轻人精明着呢。正是因为看透了 996 资本家的凉薄、渣和不负责任,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相信职场 PUA,在表演式加班和多线程摸鱼两种模式中随机切换,用积极的消极对抗消极的积极。摸鱼现在有多火?
张丰清华大学有一位特别有才的同学,模仿老师的口吻,在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开了一门课程叫《摸鱼学导论》,有1300多名同学选修,也惊动了清华的老师们。当然,这个《摸鱼学导论》,并不是教人如何在课堂上开小差,或者去“混”文凭,而是一个交流平台,让参与者更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
文/段伊航所谓“摸鱼”,指的是不做正事,不少大学生用其来形容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偷懒。这样富有调侃意味的词语,竟然出现在了清华大学的荷塘雨课堂里,并被命名为《摸鱼学导论》,选课者高达1300人。3月12日,“北京五道口校园”发布微博,介绍了这门《摸鱼学导论》,这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最近,一本日本学者田中正人、香月孝史写作的《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出版。这本书以图鉴的形式,帮助普通读者认识社会学概念,介绍不同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学脉络,其中涉及的76个社会学家,他们的作品也几乎都已经被翻译成了中文。
整理|袁小华热 点Nature撤回微软颠覆性成果论文当地时间3月8日,一篇2018年发表于Nature、题为“量子化的马约拉纳费米子电导”(Quantized Majorana conductance)的论文被撤回。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近日,“如何评价清华大学《摸鱼学导论》这门课程”的话题引发热议。经证实,这并非学校官方正式开设的课程,而是一名大一新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开设的。没想到,课程一发布就迅速吸引上千人选课,甚至引起网友围观。
中国网1月28日讯(记者 葛蕾 实习记者 李天宇)他,曾在短短几年间,运用“第一生产力”从鱼塘中“捞”出几百亿元的经济效益;他,曾毅然做出“辞大学校长、做‘长江学者’”的重要抉择;他,曾在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上预言三聚氰胺添加剂问题;他,心怀一个“屯鱼戍边,发展深远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