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有吊诡的一幕,但“指鹿为马”之流的阴谋,终将被定格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方腾“呦呦鹿鸣”、“萧萧马鸣”,鹿之呦鸣、马之长嘶已在《诗经》的风雅中传唱千年,但将“鹿”和“马”固定联系在一起,则源于一则成语“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的成语,本意是颠倒黑白,但根据历史记载,这句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大致内容就是说,秦二世胡亥掌权之后的某一次“例会”上,时任丞相,也就是“一人之下”的赵高牵了一头鹿,献给胡亥并说:“臣献马一匹”。
赵高指鹿为马,弄权于朝堂之上的嚣张自不必说,这场景想来实在是荒谬得可以,满朝文武怎么说也是国之栋梁精英一族,指鹿为马也太秒杀智商了吧?就这样一群草包,秦国怎么可能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呢?今人看来,鹿与马实在离得太远,这指鹿为马的故事听起来倒更像是寓言。
指鹿为马的故事尽人皆知,赵高弄权秦国,为排除异己牵鹿上殿,让秦二世和群臣指认,结果二世鹿马不分,被认为是千古昏君,但实际情况是如何呢,二世皇帝胡亥在史记中记载了两个年龄,一为二十岁,一为十二岁,从秦始皇死去时的五十岁年龄推断,胡亥十二岁更为贴切,记载中有他坐在始皇腿上和父亲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