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2月所作,当时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到达陕北袁家沟,因为视察地形,有感而发。这首词以沁园春为词牌,雪为名,表达了气势磅礴的个人风格。实为极品。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似写景,却没有聚焦点,开篇就 给人一种视野广阔的即视感。
它可以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可以是时代洪流的注脚,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一首《沁园春·雪》跃然纸上,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在人们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词作,在问世之初,却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有人对其提出过质疑,那么,这首饱受争议的词作究竟是如何成为经典之作的呢?
大约是在2010年前后,网上流传着一篇文章《〈毛泽东选集〉真相》。比如文章中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60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12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13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
近日,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参观了《林放不老——赵超构手迹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林放即著名报人、杂文家赵超构,生前曾任新民晚报社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杂文学会名誉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