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十八弯,羊皮筏子闯河关。”江山壮丽,我说黄河。我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筏子代表性传承人罗宏。我出生在兰州的金城关,汉武帝最早曾在这里设置金城津,是当时兰州四大渡口之一;我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爷爷训练我在黄河里游泳,让我也算摸清了黄河的脾气。
原标题:【陇上非遗】兰州羊皮筏子记忆文\王冰迪“黄澄澄的河,一沙一沙就连不断。黄河水就围打着实心的汉。黄河边生来,羊皮筏筏上长,一辈子我就离不开这羊皮筏。”这首甘肃花儿,唱的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九曲黄河十八弯,千年筏子百年桥。
筏子客牛强来自甘肃会宁,自16岁拿起划桨起,已经在甘肃兰州段的黄河上撑了27年的羊皮筏子。羊皮筏子,是黄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旅游市场的规范,黄河兰州段曾经随处可见运输货物的羊皮筏子数量逐年减少,从渡人载物的“刚需”转变成体验黄河风情的旅游项目。
【中国好手艺72】羊皮筏子讲述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筏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周德南光明日报记者张文攀采访整理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黄河沿岸古老的渡运工具。唐《太白阴经》记载:“浮囊,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紧缚其孔,缚于胁下,可以渡也。
在兰州有一句俗语,“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羊皮筏子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年在兰州黄河两岸用于运输,如今成为了黄河旅游观光必打卡的体验项目。以前都是“吹牛皮”,今天跟着小新一起去“吹羊皮”试试,探访古老的羊皮筏子制作技艺。
张希科夫妇在自家经营的农家乐小院里“晒”幸福。羊皮筏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德寿展示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村民刘文栋正在给萌宠乐园里的鸵鸟喂水。虽然是淡季,但也要认真清扫房间,为游客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是我十几年前种葡萄时拍的照片,那时候苦得很,周围一片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