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鉴泉(1870-1942),吴式太极拳代表人物。他的父亲吴全佑是太极拳的高手。吴鉴泉自幼跟父亲学习小架太极拳。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使拳架更加柔化,形成吴式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称为“四大国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202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吴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成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一、北派吴式太极拳的源流吴式太极拳和其他拳种一样,有自己的派系源流。
随着台州市武协"武术六进"、"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的推出,得到了台州市武协各分会的积极响应。2020年1月17日,时值农历小年夜之际,在台州市新华书店2019年度总结大会即2020年迎新晚会中,市新华书店9名员工在台州市武协吴式太极拳分会副会长余高明的带领下登台亮相,为全体员工献上
吴式太极拳的渊源和简介编纂:史为民(有删减)《易经・系辞》曰:一阴一阳谓之道。自伏羲画卦以来,太极阴阳之理已为古人认知。阴康氏教民跳大舞是舞蹈、健身祛病活动最早的源头,黄帝内经,采按摩导引,也是采取阴阳的理论。
吴式太极拳,始于满洲人吴全佑,字公甫,号保亭,1834—1902,受业于杨露蝉、杨班候父子。吴全佑习武时为了精益求精,根据自己的领悟,从所学的杨氏小架拳的基础上逐步修订,最终形成架势紧凑、松散自然、绵延无穷、柔化为要的吴式太极拳。
一直以来位列于我国“四大国粹”之一的太极拳传承发展至今,其已然成为了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而吴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一脉中著名的一支细分拳种流派,自其诞生以来便凭借着独特的风格特点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