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山东省曹县一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曹州木版年画的创作过程非常独特,艺术家会在木板上进行精细的雕刻,以凸显画面的线条和形象,然后,在木板上涂上墨汁,再将纸张放在木板上轻轻按压,使墨汁转移至纸上,形成图案,最后,艺术家会用丰富的色彩手工上色,使画面更加鲜艳生动。
“不贴年画,不算过年”。年画是民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然而,孕育于汉唐,发端于两宋,鼎盛于明清的年画正逐渐走向式微。2002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首个示范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十多年来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徐寄萍,月份牌年画家,擅长女性人物的刻画,其代表作有《母亲 和平万岁》,《供销社来了新货》等。50年代作品,帮妈妈学文化。1958年出版,莺莺扑蝶。古典题材。1950年出版,喜报丰收。1973年作品,拔河。孩子们的神态惟妙惟肖,太生动了。50年代作品,母亲——和平万岁。
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创产品是由潍坊潍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2022年虎虎生威挂历》,记者看到这幅挂历共有7页,封面以壬寅虎年为主题,十分喜庆,挂历内页共6页,每两个月份为一页,与众不同的是,每一页都附带一幅年画,不过这些年画与传统的年画又有不同,仔细观看的话会发现,这些年画都结合了眼下最火的冬奥元素。
记忆里的年画世界,无所不有。从福禄寿星各种神像,到历史人物故事、动植物等各类图画,再到自然风光、城市风景……年画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在五彩缤纷的包围之下,年的气息扑面而来,它不仅装扮着我们的屋子,更点亮了我们的童年世界。
之前农村是怎么过年的,为什么年味那么足?讲究那么多?我是个农村娃,住的是平房。除夕下午就开始准备供品,下午包饺子,晚饭煮饺子前要在门神,天地,仓官,灶王爷,祖宗牌位等等摆上供品点上蜡烛和上香,不同的是神仙的年画前都是上三支香,祖宗的香炉里上一支香。然后就是转圈磕头作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一种艺术:方寸间人物万千,描绘人情百态;尺璧间包罗万象,诉说世事纷纷。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吉祥祈福的寓意让其遍布寻常百姓家。这一承载了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精神的民间艺术瑰宝,就是中国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