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林子)12月1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所产氢气可用于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
日前,《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一项中国科研团队关于海水直接制氢的全新原理技术和海上绿电直接对接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最新成果。海水电解制氢将如何影响未来能源产业发展,技术突破又将如何带动海水电解制氢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中国能源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
【来源:福建发改委】建设新福建 发改走前头欢迎订阅福建发改委!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成功。该技术打破了传统依赖纯水制氢的模式,利用蒸汽压差的物理力学驱动,有效隔离海水中90多种复杂元素及微生物对电解水制氢的影响。
《福建日报》2023年08月17日 第8版核心提示福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波光粼粼的海面在夕阳的余晖照射下,闪耀着金子般光芒,宛如取之不尽的“金矿”……今年6月,就在这片海,由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
原标题:海上“氢”功磨练成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近日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氢相结合的方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这个消息令人振奋,因为海水制氢属于前途远大的未来产业。一是市场前景广阔。
12月18日,中国石化大连院自主研发的10Nm3/h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中试装置,在青岛炼化一次开车成功,标志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速。该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了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路径。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12月20日,记者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在该公司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示范中试基地试运行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海油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取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