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魏延这个人,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脑后有反骨,演义当中蜀汉为数不多的奸诈小人。在诸葛亮死后试图谋反,最后被斩杀。不过正史当中的魏延可并非如此,其作为蜀汉集团当中的老资格,如果在诸位武将当中论起来地位,仅仅是比五虎上将稍逊一筹。
魏延谋反是假,但魏延不讲政治是真。诸葛亮临终遗命,要求全军撤退、魏延断后。但是,魏延不同意撤退,也不愿意断后。甚至,还跑到大军前面烧毁栈道。这个操作毫无大局观。他也就是欺负司马懿太怂,但凡武勇一点儿,曹魏来个全军追击,那基本上就能打没蜀军主力。
前言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因病去世,杨仪在接管军权后,遵照诸葛亮的遗命率军撤回汉中,此举着实让魏延的气不顺。魏延于是怒而逆击杨仪,然而终因名不正、言不顺而败亡,落得个凄惨结局。魏延或许没有反心,但是确实是有"反行"了。那么,魏延为何要"反"呢?
翻烂原著才发现,魏延造反刘禅说了15字,魏延的靠山便藏在这15字。诸葛亮死后,关于魏延造反一案,一直是蜀汉后期的一桩悬案。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第105回合中记载,后主刘禅率先收到的是魏延弹劾杨仪的奏章。原著写道:忽报魏延表奏杨仪造反,群臣大骇,入宫启奏后主,时吴太后亦在宫中。
魏延率领军队日夜兼程,返回汉中,烧毁栈道,然后向蜀主刘禅上书说杨仪谋反。此后,魏延的官越做越大,“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