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单单从气势和国内的情形可以看出来,它像蒸蒸日上的大机器,运转的如此周密,怎么会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就灭亡了,真的是赵高和李斯篡位,将胡亥扶持上去,让扶苏自尽而亡吗?这一点,史记中司马迁说着,秦朝灭,怪赵高。
自始皇帝赢政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始,我国出了四百多位皇帝,自满清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结束,历经2132年。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学大纲》里提出何为昏君:荒涎不经,凡事几乎令人难信。这意思是说,君王不但昏聩无能,其行为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公元前210年胡亥继位,前面我们讲过沙丘宫密谋,胡亥因为得位不正,所以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自己的帝位,首先是确认法理上的正统性。胡亥继位后首先提高秦始皇的地位,将始皇帝与其他秦国国君的祭祀分开,将秦始皇在祖庙的地位提了一档,有皇帝单独祭祀,其他秦国历代国君由大臣祭祀就可以。
胡亥具有花花公子所具有的一切毛病,而尤其自私任性。秦始皇嬴胡亥,秦朝的第二代皇帝,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他一生毫无建树,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既愚蠢又荒淫。他是秦二世,也是秦朝的最后一代帝王。他能成为皇帝,全靠赵高;而最终被逼自尽身亡,也因赵高。
秦二世:一个有雄心的青年,怎么就误入歧途成了昏庸的亡国之君?虽然孟子和荀子都对自己的性格学说做了极为充分的论证说明,但是无论怎样来看,这两种学说都各自走向了一个极端,反倒不如孔子的“性相近”较为合理了。所谓的“性相近”,用一句人所共知的话说明白一些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有一些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