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麻辣王子工厂停工”话题登上热搜第一。据报道,麻辣王子工厂受到停水、交通受阻、通信中断等方面影响,目前是停工的状态,预计至少停工5天。此前工厂一天的出货量是500万包左右,受汛情影响,订单的交付也会延缓。
7月3日,“麻辣王子工厂停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北京商报记者从麻辣王子官方客服处了解到,工厂周边地区洪水已经退去,目前货源暂不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麻辣王子工厂停工词条下,大多网友都在对比卫龙、麻辣王子辣条产品。而这也让持续多年的“南北辣条之争”出现在公众视线。
#快消八谈##辣条##麻辣王子##卫龙#2月27日,“首个吃辣条的人找到了”话题登上热搜,也让辣条这个一向关注度不低的“国民零食”再度成为网友讨论焦点。据报道,1998年,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三位湖南平江人发明了辣条,做出的第一包辣条是由当时房东的女儿试吃。
川菜大师肖见明既能说地道的成都话,在说普通话时也自带“京味儿”。语言的风格透露着他成长的轨迹。 自1975年开始在成都饮食公司的红旗餐厅工作,再到成长为四川饭店的大厨、川菜掌门人,肖见明已经与厨房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打了将近50年交道。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中国工程院院士、洞庭实验室主任单杨,江苏大学副校长邹小波,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曹雁平,河南工业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张国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沈群等行业知名专家共同参与鉴评会。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在辣条这一休闲食品领域,素有“北卫龙、南玉峰”之称的品牌竞争格局持续引发关注。近日,随着麻辣王子(前身为玉峰食品)在北京成功举办粉丝见面会,标志着其进军全国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烨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麻辣王子公布了去年的销售业绩,整体破了15亿,相较2023年的收入有大幅提升。在公开宣布这一成绩之前,曾有公开消息称15亿是麻辣王子在2024年期望实现的目标,在2023年的庆功会上,这一品牌也宣布于当年实现了10亿元的销售额。
近日,被称为“中国辣条之乡”的湖南岳阳平江县遭遇严重汛情,城区街道、居民区、工业园均出现内涝,被称做“辣条帝国”的湖南麻辣王子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麻辣王子)的工厂也在受灾区。有媒体报道,麻辣王子工厂已停工,预计至少持续五天,订单交付也会延缓。
红网时刻新闻8月22日讯(记者 唐频辉)8月20日,“因红而立 为Hong而生”红网新媒体学院成立暨首批网络主播导师聘任仪式在红网演播厅举行,红网新媒体学院的成立旨在宣传学院的宗旨、特色及赋能版块,同时聘请行业内经验丰富、影响力广泛的网络主播导师,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去长沙,你不会错过的除了茶颜悦色,还有一个辣条品牌,那就是麻辣王子。麻辣王子在长沙有多火呢?2020年6月《潇湘晨报》长沙街头调查表明:麻辣王子成为长沙人心目中最火辣条,成为长沙辣条消费者的最爱,超40%的受访者推荐麻辣王子,遥遥领先其他辣条品牌。
除了介绍产品,杨宇副县长还开启“吃播模式”,跟麻辣王子员工现场PK吃辣条,面对这款“全宇宙最火的魔性零食”,他左右手同时开动,吃得十分投入,一边吃还不忘敬业地向观众描述辣条口感是“很麻很辣”,2分钟时间内,杨宇副县长共吃下18根麻辣王子辣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平江正宗辣条的美味,也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并倡导辣条减盐、减油、减糖。2022年11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辣条:测试品牌。
出品 | 子弹财经作者 | 蓝齐编辑 | 闪电美编 | 倩倩审核 | 颂文辣条,是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放学路上买一包5毛钱的辣条,与好朋友分享的快乐至今令人回味。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款经典的休闲食品,依然迸发着强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