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城市,年龄不过十六七岁,响应号召来到农村和边疆进行垦荒运动长达十多年,这些人就是知青,在七十年代末,这些知青们都陆续返回城市,重返城市的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他们关于知青的生活,不过在他们眼中,知青的生活并不是多么美好,大部分以负面居多,因此诞生了八十年代初风靡一时的伤痕文学。
知青,这是一个特定历史下产生的特定人群,特定称呼。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城市、离开父母上山下乡,而农村那一片广阔天地就成了我的人生大学堂,无怨无悔是知青回忆中最常用的词汇,但我而言,无可奈何才是最准确的描述,因为我们无权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宿命,我们只有认同接受并勇敢地走下去…
但说TA们是“知识分子”,今天看来有点“名不副实”,因为从一开始,“知青”读的书就不多,而且最早的知青读的书更少——六十年代运动中的那批知青都是中学毕业,甚至有一部分大学毕业,而第一代被称为知青的人,读的书最多的也就中学毕业,而很多人都只是小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