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经济仍在恢复当中,科技和军工产业非常落后,尚不具备研制高端武器的能力。提到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时,很多人会想到了苏联武器,尤其是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其实在建国之前,解放军也在研制火箭炮。志愿军入朝时就有不被装备国产火箭炮。
一:起源早期原始火箭源自中国,在14世纪晚期,军用火箭被用于欧洲的战斗。到了17世纪,军事火箭技术在欧洲广为人知,第一枚现代军用火箭是英国发明家威廉·康格里夫爵士设计的东西。他改进和标准化了各个部件,成为火箭家族,重量从6磅到300磅,可以从地面和海上发射。
1949年10月中旬,朱德总司令来到北京卢沟桥,参加了一场新式武器的汇报表演。前来汇报的是东北兵工局五二兵工厂,参演武器则是新中国自研的第一种火箭炮M-501。表演时,一枚枚曳着白光的火箭弹嘶鸣着飞离炮口,准确覆盖了4公里外的目标。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缴获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
卫士系列火箭炮一经出手,外媒就开始抗议,称中国违反国际条约出售导弹。世界军贸领域有一个《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其中有一条是禁止出售或者获得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导弹。《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签署我国研发的用于外贸的卫士2D,据宣传射程达到了400公里。